见过方金宝的人,哪怕是第一次见面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做事执着人的,待客热情的人,内心朴实的人,并且都会被他的“奇人奇事”所打动。
从事“中华土蜂”的方金宝

1972年出生的方金宝说,他从小体质不大好,听说常年吃蜂蜜能够改善体质,于1990年走上了养蜂之路。从跟着亲戚一起,几十箱蜂开始,到后来自己和妻子辗转多地,一直过着“追蜂”的生活。因为当时养殖的蜜蜂不是土蜂,所以需要开车带着一箱箱的蜜蜂去赶各地的花期,这样才能采到最好的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先后去过河南、山东、西北、东北等地赶花期,十分辛苦。
从2015年开始,方金宝携家带口回到老家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在青山怀抱、绿水如碧玉的沙畈水库库尾专门从事“中华土蜂”这份甜蜜事业。他介绍:“沙畈一带植被良好,蜜源丰富,是产出纯天然味道百花蜜的好地方,非常有利于蜂蜜事业的发展,而且在沙畈培育土蜂也不需要忙碌去各地赶花期,可以安定下来养蜂。”

方金宝的一个个蜂箱摆放在沙畈水库四周的青山中,有的就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房前屋后,有的蜂箱放在松树的树干上,至今他已有300多箱蜂。他家的养蜂基地与沙畈水库就隔着一条公路,来往的游客经常把车停在路边,在基地里游玩。方金宝都会热情招呼游客喝杯茶,或者品尝品尝蜂蜜泡的茶水。不少游客喝过蜂蜜,但却不知道这蜜是怎么来的,看着现场方金宝割蜜,很是惊喜。有的游客一买就是5斤、10斤的蜂蜜带回家或自己享用,或送给亲朋一些。
方金宝介绍,有污染的地方不适合养土蜂,分散在山上放养,不用多喂,让它自然生存,养出来的品质就不一样。一年只能取一次蜜,有的一次都没有,所酿的蜂蜜都保证品质,从来不愁蜂蜜的销路,上门购买的老顾客络绎不绝。每年能产蜂蜜两吨左右,收益在20万元以上。
方金宝说,更重要的是,在老家养蜂,家里的老人小孩都能照顾得到,这就是全家想要的美满的生活。如果养蜂是他的甜蜜事业,那家庭和谐就是他的甜蜜生活,没有什么事比一家人团团圆圆更重要的了。对于方金宝来说家乡永远是最甜蜜的港湾,这也是他回到沙畈乡的原因。
除了自身养殖蜜蜂,方金宝还介绍周边10多户农户共同养蜂,并将自身多年的养蜂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教给村民,认真解答他们在养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沙畈就像是一座绿色宝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很勤劳朴实。方金宝说,他这样做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农民们能生活得更好一些,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找到一把致富的“钥匙”。
痴迷根雕的方金宝

2017年的一天,方金宝到武义游玩。无意中看到民间工艺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舍安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作品,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想到自己经常山里跑,接触树根较多,他就怀着试试看的想法,空余时间也做起了根雕。通过书籍、电脑,方金宝进行根雕方面知识的了解、模仿,根雕技艺有了一定的掌握。为了学根雕技艺,方金宝曾连续一周每天往返武义向王舍安学习,靠自己对事物造型构构画走上了一条对根雕艺术痴迷的“不归路”。
几年来,方金宝到处托人收购树根,专门建立仓库堆放,至今仅购买树根就花了30多万元。经过3年多时间的自学,方金宝所雕的人物、花鸟根雕已是栩栩如生,令游客们赞叹不快,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当地也已小有名气。去年他为顾客制作了7件茶几、花鸟等根雕,加工费近5万元的收入,在养蜂之余又有了这意外收获。
不仅如此,方金宝说,前几年,他曾经因一次意外,造成脑部受伤,在一段时间里过着近乎“失忆”的日子,甚至连头天刚刚见过面的朋友是谁都会记不起来,脾气也越来越暴躁。通过对树根的雕刻,心也静了下来,身体渐渐地康复,到现在已完好如初。这使方金宝更加痴迷根雕。在青山绿水间,每天过着土蜂蜜+根雕的生活,方金宝的人生越过越甜,越过越美。
为烈士爷爷建纪念馆的方金宝

方金宝的爷爷是一位参加过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烈士。近几年,方金宝一直在为寻找、复原爷爷的光荣事迹努力着,前几年他曾前往宣平县向当地老人询问曾经的战争历史,并亲眼见到了爷爷曾经用过的物品---一把砍刀。作为养蜂人的他,收集了不少那时使用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在基地搭建粮仓造型的建筑以纪念爷爷。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从赣东北进入浙江,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红军队伍来到了沙畈乡,进行长达三年之久的革命战争。1903年生于婺城区沙畈乡田甫村的方万丁(曾用名方作广),在当地革命队伍的影响下,1937年年初随粟裕、谢文清、宣恩金等红军领导在宣遂汤根据地艰苦游击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粟裕率领大部分红军北上抗日,方万丁跟着宣恩金继续在当地坚持游击战。

1940年5月的一天,方万丁在武义县牛头山一带毛头山村的岙头山山为保护红军藏在山洞中的粮食、武器、银圆等,被队伍中的三个叛徒杀害,年仅37岁,时为中共宣遂汤边区委游击队队员。当时的场景刚好被当地一位姓鲍的村民看到,是他掩埋了方万丁烈士的尸体。经过孙子方金宝多次打听查寻,后来在这位鲍姓孙子的帮助下,找到了方万丁烈士的坟墓,并于2019年把遗骸迁回村里和奶奶的骨灰放在一起。
方万丁的妻子李珠妹因遭受刺激而终身处于半疯半癫的状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躲藏在深山中,靠当接生婆为生,直到1949年才敢下山。
据95岁的邹广明、82岁的邹樟有讲述:方万丁曾经带着村里和附近的廖炳享、廖根福、邹根河、邹石森、廖桂森、张松茂等年轻村民在遂昌的门阵村等地打土豪剿顽匪,劫富济贫救山民,并筹备军粮等。包括方万丁在内的9个村民曾经被国民党兵抓去关在汤溪的一个监狱里。但敌人问不出什么,关了74天后放了出来。其中有3个村民被抓去当壮丁,后来也都逃了回来。而方万丁随后就带着三个已出生的孩子和已怀了第四胎的妻子来到武义县的牛头山一带跟着宣恩金进行游击战争。这个孕中的孩子就是方金宝现年已82岁的父亲方水森。
上世纪80年代,方金宝的哥哥方金堂和父亲曾经到上海看望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顾问的宣恩金,受到了宣恩金的热情接待,并在其家中住了两个晚上。宣恩金对方金堂父子说:“方万丁牺牲后,我带着红军战士迅速将带头杀害爷爷的叛徒抓获,并将其枪决于一乱石堆上。”宣恩金还说:“方万丁、李珠妹夫妇对游击队员们很热情关心。李珠妹经常做好吃的给大家吃,烧热水给游击队员们洗脚等。”
由于父亲牺牲时方水森年纪尚小,他依稀只能记得终日悲伤、劳苦的母亲,看着画像中的父亲,他脑海中父亲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在方金宝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今年重新画了方万丁的画像,了确了一桩心愿。
因为人生中有这么三件事,方金宝在亲朋中成了一个传奇。(王东方)
手机版
|
村社头条







